最新研究:口腔健康與失智有關聯


預防失智不外乎多動腦、多社交,但現在恐怕還得多注意自己的口腔健康。最近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Ageing Research Review》的報告,發現有較多研究證據支持重度牙周病、廣泛缺牙與失智症有關聯,提醒民眾重視口腔健康。

不過對於其他口腔健康議題,例如年長者的咀嚼功能,則缺少一致性的結論。而且口腔健康是否能夠預防初期或輕微的失智,也尚未獲得更強烈的研究證據支持。

陽明交大牙醫學系教授林嘉澍表示,目前對於口腔健康與大腦認知功能障礙的探討有很大的分歧,但整體而言,像大範圍缺牙或重度牙周病這類的口腔問題,與失智症的關聯最為強烈。

他提醒,兩者之間有相關性不能簡化為因果關係,例如雖然缺牙與失智有關,但並不是說裝假牙就一定能預防失智、多咀嚼就一定能強化認知功能;口腔健康與失智的關聯,也不能簡化為常刷牙就能預防失智。

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科主任陳怡君指出,牙周病患者沒辦法好好咀嚼,長期營養攝取不足,身體會逐漸衰弱,不僅影響腦部,也會導致肌少症、體重下降、活動力下降;另一方面,牙周病是慢性牙齦發炎導致,由於發炎指標會隨著血液流動,可能導致腦部微血管發炎,因此和失智症有關。

References:

最新研究警告 口腔健康與失智有複雜關聯

維生素補充品在認知老化中的潛在好處


長期以來,醫學界的傳統觀點認為多種維生素毫無用處。 然而,最新的研究顯示,對於老年人來說,這些維生素的補充可能對記憶功能有微妙的正面影響。這些初步的發現激勵了神經科學家和大腦老化專家,如哥倫比亞大學的亞當布里克曼教授,開始考慮這些補充品的用途。

多年以來,對多種維生素的研究都顯示,其日常攝取與沒有補充相比並未帶來顯著的好處。但布里克曼教授告訴 Insider,他在進行複合維生素與記憶喪失的研究之前,自己並未使用過這些補充品。

「當談到這些東西時,我和其他人一樣持懷疑態度,」布里克曼說。

但許多新興研究——包括他自己的研究——開始表明複合維生素的真相很複雜。

Brickman 是今年稍早發表的一項大型嚴謹研究的作者,該研究表明,每天服用多種維生素(在本例中為Centrum)的60 歲以上男性和65 歲以上女性能夠在常見記憶測試中始終表現得更好比服用安慰劑的人 2022 年 9 月的一項研究使用不同的記憶測試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

「當我們開始在精心設計的研究中看到這種一致性時,這肯定有助於說服我——最終的懷疑論者——我們正在做一些真實的事情,」他說。

這些新發現表明,老化的大腦可能會因為每天服用多種維生素而獲得一些微小但真實的記憶好處。因此,布里克曼開始將多種維生素納入他的日常生活中。儘管這些效果可能不會立即明顯,但他相信這種補充品對於認知老化可能有助益。

「從我們進行分析並看到結果的那天起,我就開始服用多種維生素,而且我每天早上都服用,」他說。

複合維生素也不是靈丹妙藥。多種維生素並不能根除阿茲海默症或治療認知疾病。相反,服用維生素似乎對伴隨正常認知老化而出現的一些規律性、微妙的記憶力下降有一定幫助。

在這些新研究中,多種維生素對記憶的影響是輕微的。與安慰劑相比,服用多種維生素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記憶力測試分數,但效果有限。

布里克曼說,與安慰劑相比,複合維生素似乎可以「挽救三年」的認知老化。這還不足以讓人注意到其中的差異。

「你可能不會在服用多種維生素後說,『哇,我的記憶力清晰多了,』」他說。但對布里克曼這樣一位處理數據的科學家來說,這種好處是驚人的,足以影響他自己在家中的選擇。

「與服用安慰劑的人相比,服用多種維生素的人在隨後的每次訪問中的記憶力都更高,」他說。

這些關於多種維生素的積極發現與其他研究相似,這些研究表明老年人也可以透過在其飲食方案中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 D等重要營養素而受益。

老年人可能比年輕人從維生素中受益。更多科學家懷疑,老年人比年輕人從服用多種維生素中獲益更多的部分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從食物中提取關鍵營養素的效率降低。

「這可能與吸收力有關,」布里克曼說。

儘管維生素補充品提供了某種程度的支持,但布里克曼教授強調,最佳的營養攝取方法仍然是透過均衡飲食。他表示:“吃蔬菜、全穀類和豆類等食物仍是最可靠、最自然的獲取維生素的方式。”

總的來說,雖然多種維生素補充品可能對某些老年人有所幫助,但科學家仍強調飲食的重要性。布里克曼教授總結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可以考慮補充多種維生素,但仍應將其作為整體營養計劃的一部分。”

References:

A neuroscientist who studies the aging brain says he started taking multivitamins because of his own research

沒有時間出去? 研究發現即使觀看自然影片也能改善心理健康


新的研究顯示,即使缺乏時間親自走入大自然,觀看自然影片也能對改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這項研究在英國進行,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強調觀賞自然影片尤其對年輕人的心理健康有明顯的提升效果。

這一發現為那些忙碌無暇親身體驗大自然的人提供了一種便捷的選擇,讓他們能夠透過影像呈現的方式享受類似於實際自然環境的心靈益處。在現代生活節奏急促、城市生活壓力大的情況下,這種方式可能成為提升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觀看自然影片被視為一種在繁忙日程中維護心靈平衡的方法,為無法親自走入大自然的人們提供了一種實際可行的選擇。

References:

No time to go outside? Even watching nature videos can improve mental health

無聲散步


據《紐約日報》報導,「無聲散步」(Silent Walk)正在迅速風靡。這種散步方式強調在行走過程中與外界離線,不使用音樂、Podcast 播客,並且避免與他人交談,結合了冥想和運動的元素,以改善心理健康。

實踐「無聲散步」,摒棄耳機、音樂、以及社交對話,僅用2分鐘就進入了「心流」狀態,完全專注於自身和行走活動,這讓人獲得了一顆思緒清晰的大腦。無聲的時間讓人能夠感受周遭環境、進行內心反思,同時提升創造力,激發全新的思考。

「無聲散步」可能帶來多方面的好處,以下是其中一些可能的效益:

  1. 冥想和放鬆: 在安靜的環境中散步可以成為一種冥想的方式。無聲的步行有助於將注意力轉移到當前的環境,使人更容易達到放鬆的狀態。
  2. 減輕壓力: 無聲散步有助於減少周圍的噪音和刺激,這對於減輕壓力和焦慮可能非常有益。
  3. 提升專注力: 靜默的散步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更容易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培養專注力。
  4. 促進身體活動: 散步本身就是一種輕度的運動,對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加身體活力都有好處。
  5. 提高創造力: 靜默的環境可能有助於激發創造力。在無干擾的情況下,你可能更容易思考和產生新的想法。
  6. 改善睡眠質量: 適度的運動和冥想可以促進身體和大腦的放鬆,這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
  7. 提升心理健康: 無聲散步可以成為自我照顧的一部分,對於維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可能有積極的影響。

在實踐無聲散步時,你可以選擇一個寧靜的環境,例如公園、樹木繁茂的地區或海灘,以增強其效果。同時,保持輕鬆的呼吸和放鬆的姿勢也是重要的。這個活動可以根據個人的節奏和喜好進行調整,但總的來說,它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有助於促進身心健康。

沒有時間出去? 不妨試試在電動跑道機上行走時,觀看自然影片散步影片。研究發現,即使觀看自然影片散步也能改善心理健康。

延伸閱讀:

沒有時間出去? 研究發現即使觀看自然影片也能改善心理健康

 

音樂散步 vs 無聲散步


「音樂散步」和「無聲散步」都有各自的好處,而最適合你的取決於個人偏好和目標。以下是這兩種散步方式的比較:

音樂散步的好處:

  1. 提升動力: 音樂可以激發情感和動力,使你更有活力,有助於保持步行的節奏和速度。
  2. 愉悅感: 好聽的音樂可以提升心情,營造一種輕鬆和愉悅的氛圍,使散步變得更加享受。
  3. 分散注意力: 在步行時聽音樂可以分散思緒,有時有助於忘卻日常壓力,讓你更輕鬆。
  4. 增加運動耐力: 選擇節奏明快的音樂可以激發你的運動慾望,提高運動耐力。

無聲散步的好處:

  1. 冥想和靜心: 無聲散步有助於將注意力轉移到當前環境,這有助於冥想和靜心,減輕壓力。
  2. 自我反思: 在寧靜的環境中,人們更容易進行內心的自我反思,思考生活和目標。
  3. 環境感知: 可以更清晰地感知周圍的自然環境,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4. 專注力提升: 靜默的步行有助於提高專注力,使你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總的來說,無論是無聲散步還是音樂散步,都可以在身心健康方面帶來好處。你可以根據當天的心境和需求進行選擇,也可以交替使用兩者以獲得不同的體驗。有些人可能喜歡在不同情境下嘗試這兩種方式,例如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無聲散步,而在城市或運動場地中選擇音樂散步。最重要的是找到對你來說最適合的方式,以促進身心健康。